向母校报到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浦外20年 > 向母校报到
2007届邱婉颖(波士顿学院投行)
信息来源:
日期:2016年09月27日
阅读次数:
快速分享:
字体:【

Hi!

把我概括成一行字如下...

丘婉颖,07届高中毕业,曾就读波士顿学院(简称BC),现居住纽约,任瑞银财富管理部新兴市场策略师。

记得临走前横看竖看BC的地图,当真到了面前还是毫无方向,连到底在哪个校门都不知道。辛亏之前给华裔学生会发了信,一个学长来接我提着两个大箱子,坐校车上了山,才找到宿舍。这是在这里学到的第一课,学会寻求帮助。浦外7年培养了我们独立能力,不仅是只身出去闯一闯的胆识,也是碰到了困难能够动用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还在熟悉新环境的过程中,新学期很快就开学了。虽然浦外英语学得已经很强了,上到哲学宗教这些课还是有点吃不消,而且这些在BC还是必修课。记得当时第一个quiz得了30多分,被教授找去谈话,我很坦然的说语言跟不上,但是一定会努力的。教授也很理解,建议有什么问题可以来office hour问。然后我每次下课就问坐我旁边那个记笔记特别认真的女生借笔记抄,定期总结出些问题找教授讨论。最后这些课顺利通过。总结下来经验就是,大部分美国教授注重努力进步的学习态度,从小没读过圣经柏拉图的来这里倒不一定吃亏。

过了第一个学期留学生也都可以开始在校内打工了。我当时第一份工作是在学校一个咖啡厅打工,一来可以进一步锻炼口语,二来有份工作可以办social security card,最后我本身对吃喝相关的工作就有兴趣=)。记得收到人生第一张工资支票的时候还挺兴奋的。后来又去学校会计系,退休研究中心,学生科技组和一个学生经营的小公司尝试过不同的工作。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校内工作,对融入校园,积累人脉,和之后找工作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。

到了大二大三,找实习的压力渐渐的就大了,一有机会就要去赶公司宣讲会(好在一般有免费吃喝的福利)。其实,竞争在大一开始就悄悄打响了。课业表现,社团活动,团体竞赛和工作经历,到了大三就靠这些厚积薄发了。找什么方向的工作呢?大一入学的时候我选的是会计专业,但是后来发现考CPA本科学分不够,需要额外一学年,所以就放弃了会计,到了大三上学期我才加了金融专业。尽管临阵抱了不少佛脚,我专业知识可能还是比不上大部分的同学。也因为信心不大,投简历的时候我是撒网战术,所有金融相关的,sales & trading,投行,research都投了。一开始几个面试算是在磨合期,慢慢到后面摸清大家都喜欢问的问题,状态就好多了。基本behavioral方面试探性格和团队能力的问题我都能举例自身经历轻松回答。但是问到专业问题,还是有卡壳的时候。比如一次被问到做过DCF模型没有,我当时老实回答没有。但是面试过后觉得不服气,下载了一个模板自己一步步做了个模型出来,电邮发给了面试官,结果还是顺利过关了。所以态度可能还是比专业能力更重要。最后拿到瑞银投行和花旗S&T的offer,考虑到自己不喜欢早起,就选了投行这条路。

实习的时候我也做好了需要熬夜的准备。可能欧洲银行文化相对友善点,也可能我们组当时业务不多,我当时倒也没觉得太累,许多项目还觉得挺有意思,拿到转正offer也就非常愉快的签了。这样大四没有了找工作的压力,也就像休假一样轻松迎来了毕业季。真正全职工作了后才算是真正接触投行。责任更多更重了,工作量明显的提升了,这也迫使自己提高效率,学会利用公司图书馆的研究员,presentation组制作图表的能手们和印度的后勤分析师们。当然前提是自己的硬功夫要先过关,别人出错我要是没有注意更正,最后还是我的责任。然后可以利用这些外部资源为自己腾出时间做更有意思的事情,比如做各种模型,理解每个项目的商业动机,还有就是... 睡觉!想象连续工作20多小时后,哪怕20分钟也是很宝贵的!

在投行短短一年,锻炼不少,但是还是希望转做一个life style好些,独立思考机会多一些的工作。在大银行的好处之一就是不时会有内部的招聘信息。一天收到财富管理部新成立的新兴市场研究部的招聘信息,我马上就提交了申请。面试的就是我现在的老板,当时才加入瑞银做新兴市场首席投资官2个多月。在同一幢楼直接上楼完成了面试,聊得非常愉快,就拿到了offer。当我要离开投行的时候,许多领导们都极力反对,理由是我要跳去的是个新的组,风险太大,投行才是正道,将来一定前途远大。我思考再三,还是觉得事业之外还需要享受生活,决定转组。

来到新工作的两周后,我大病了2个半月无法工作。虽然至今仍无法完全确定病因,但是之前一年过度劳累很可能是原因之一。感激新老板的理解,虽然只为他工作了短短两周,他一直向我保证工作一定给我留着,安心养病。这一段经历也让我更深刻理解了还有许多远比工作更重要的东西,比如健康,亲情和爱情。现在我的工作需要跟踪全球市场动向,和世界各地的同事合作,思考投资新兴市场的点子。可能不会像在投行时宣布大笔的并购案,但是能为客户们做出增长财富的建议也有小小的成就感。平时也可以和朋友出去享受生活而不被工作骚扰。很难判断当时的决定是否正确,或许生活中很多取舍问题都没有明确的正解,无法读取一个checkpoint回去重新试过。但生活和事业只可取其一的话,我选择生活。

好久没用中文码字了,把我过去九年的经历总结如上。可能写的啰嗦了点,请多包涵。转眼浦外就要20岁了,满天下的校友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。很期待看看其他人的成长故事!

2016年3月26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