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语规范
以艺术的态度生活(校长 演讲稿)
信息来源:
日期:2014年03月04日
阅读次数:
快速分享:
字体:【

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

第十二周国旗下讲话

以艺术的态度生活

赵小君副校长

    4月22日,上海交响乐团木管五重奏组的演出,拉开了第12届浦外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序幕。今天我的国旗下讲话,算是再次发出一个号召吧。

  几年前郑炯老师在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上,“以艺术的名义过节”的讲话至今令人记忆犹新,我想把这个概念再发展一下,不仅仅是过节,更是学习以艺术的态度面对生活。也许,这才是学校组织文化艺术节的目的所在。

  什么是艺术的态度?

  其一,一定是充满热情的。记得多年前英国伊顿公学的校长来沪参加国际中学校长论坛,他在与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的对话中,把学校培养学生第一重要的任务认定为——“热情”,在他看来,培养学生对世界、对生活、对学业充满热情,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前提。同学们在参与艺术活动中培养出的热情,如果能够延伸到生活、学习的方方面面,一定会形成巨大的正能量。

  其二,一定是充满创新精神的。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创新,一部艺术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精神的创新史,判断艺术作品价值的最重要标准就是创新。这就是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中如此重视艺术教育的原因——借助艺术教育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。

  其三,一定是追求完美的,一如大画家戈雅的名言“搞艺术就是接近危险地带,再从危险地带逃离”。艺术活动的过程就是追求完美的过程,同学们在班班有歌声等各类活动中表现出对美的追求,以及愿意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,展现了你们的精神风貌。有了这样追求完美的精神风貌,还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困难?不能攀登的高峰?

  其四,一定是友善和包容的。艺术活动中最可贵的就是互相欣赏,艺术史上梵高和高更,尽管艺术观和为人大相径庭,但依然可以惺惺相惜。这种友善和包容有时候会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,17世纪欧洲佛兰德斯派的大画家鲁本斯以法国使节的身份来到西班牙,他运用自己出色的绘画才能为西班牙皇室作画,竟然化解了法国和西班牙间的战争。对同伴的欣赏,对对手的包容,也是艺术活动教会我们的。

  学校就是想通过一系列的艺术活动,培养学生们热情、创新、互相尊重、追求完美的态度,为你们未来在各个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。

  最后,我想就文化艺术节的活动,给师生们提些要求:  

  • 积极参与、合理安排

  文化艺术节的活动丰富多彩,同学们既要积极参与,又要学会合理安排不能因为参与活动而影响正常的学习。如果不得已占用了一些学习时间,你得学习怎样弥补回来。  

  • 注重过程、淡化名次

  为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,文化艺术节期间组织了一些比赛,比如班班

  有歌声、校园歌手、器乐等。因为艺术比赛的主观性特点,有时无法避免结果的争议性。既然你参与了,就要尊重规则、尊重评委,愿赌服输坦然接受比赛结果。更何况我们都不是专业人士,确实难以作出很专业的评判,误差在所难免。

  3、提高能力、学会欣赏

  同学们将来大多不会从事专业的艺术工作,我们开展艺术教育、艺术活动,除了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,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,就是提高你们的艺术鉴赏能力,给生活带来更多的快乐,这会让你们受用一生。

  合唱比赛的音色、音准、节奏、歌曲选择和处理,以及伴奏、指挥的能力等;经典戏剧诵读的剧本选择、角色扮演、台词表达、台风等;校园歌手基本的演唱方法、对歌曲的驾驭能力;器乐比赛中各种乐器的操控能力、乐曲的表现等等,既是你参与比赛的基本要求,也是你通过比赛努力提高的方向。对没有参赛的同学来说,欣赏比赛也是提高鉴赏力的有力途径。

  老师们、同学们,在物质丰硕的今天,我们试图实现蔡元培先生“以美育代宗教”的提倡,试图通过艺术重塑人类伟大的潜能和高贵的本能,让我们一起努力吧。